top of page

2024瑩光入校_SDGs&PBL台東區域分享會

「學校是讓孩子及老師能夠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夠完成理想的地方,哪怕理想很微小。只要願意,學校應該是個能夠讓孩子及老師安心探索自我並且勇敢挑戰的地方。」


2024瑩光入校_SDGs&PBL台東區域分享會別邀請了七所學校到豐榮國小與大家分享,聊聊各自在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與行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卑南國中


「設計課程這調路,成長的不只是學生,老師也是在磨練中一起進步的人。」


已經成立近半世紀的卑南國中,是一所具有相當歷史的學校,即便如此,老師們並沒有試圖在這個求新求變的世道下,堅守過去的傳統授課方式,反而是選擇讓學校的老師們一起在舊有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設計。世界在變,教學也要跟著向前。


美玲主任說道,卑南國中的學生們大多都是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其中也包括平時生活在安置機構的同學。這些背景因素也是在進行課程設計時不可忘卻的一環。當家庭系統沒有辦法完整的支持一位孩子成長,學校系統就顯得至關重要。希望可以藉由校本課程來推動跨領域閱讀(永續走讀課程),並刻意安排不讓導師與該班任課老師來上這堂課,來讓學生們可以更加減輕課程帶來的壓力,同時也是在學習知識之餘,回頭發現自己的價值。


在課程結束後的反饋上,確實有一些同學得到了一些滋養。從「這個世界除了我, 還有……」;到「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甚至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想我還能做到……」這些一個個的分享都是真切的想法,透過學生們最實際的迴響,現場老師也會跟著學生一起成長,成為調整重塑下一階段的原動力。能讓孩子帶走得東西,從來就不是只有學識上的增長,更多的是「成為自己」時的反覆醞釀。



初鹿實中


「規劃未來,並想辦法達成你想要的。」


初鹿實中今年將課程主題定調在永續城鄉。除了初鹿在地擁有的許多自然地景、生態之外,也發現初鹿地區的高齡化現象,這些許多面向的深切問題都延伸到一件事——了解自己身邊發生的事。


老師們在設計課程中,邀請「財團法人一粒麥子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一同攜手合作來發展課程:「我們要如何面對高齡化的困境呢?」


一開始,孩子們對於長者處境的想像通常還是留在較為淺層的位置,比如:「原本這樣為什麼不好呢?為什麼需要聊天對話呢?」所以,除了基本的資料蒐集之外,老師們也設法利用更深的「經驗學習」來引導學生發想,同時與輔導室並肩合作。利用負重練習等工具,來讓學生可以實際體驗成為一位長者;同時也藉由另一筆彙整出來的數據——「在地長者罹患口腔癌的比例高」,或多或少讓孩子更加連結自身經驗與家庭中的成員,進而提昇共感與培養同理心。


課程逐步地帶領孩子們去整理情感與理性,從自己的思考脈絡下,找到提昇安全感或建立支持的方式。進而抵達最終思考:「你想要如何好好照顧你的家人呢?」



初鹿國小


「雖然走得慢,但我們在路上走得很踏實,穩定地朝對的方向堅定向前。」


呼應上列的初鹿實中,初鹿國小也再次表達了初鹿是一個多麼物產豐饒、族群多元的地方。藉著這些豐富的先天優勢,還有縣府補助建立未來教室的經費,剛好就是培育SDGs項目發展的種子。


學校本就有兩個系統的課程在運作:文化與產業。並且在經過一系列設計之後,決定把校本課程也加入討論,同時也配合PBL的教學方式——說著輕鬆,但其實是經過了幾年的經驗累積出來的成果。


隨後,入校陪伴老師進來協助。從一開始幫老師們建立共識並建立SDGs世界觀,到第二次慢慢輸入文化與產業課程做課程目標,一路甚至經歷了陪伴老師待產與生產的過程,但課程卻是一點一滴的逐漸展露樣貌,也藉此重新解構重構學校中的四大校訂指標,讓課程可以更順暢的運作。


在這幾年下來,其實老師們的改變是顯而易見。從一開始在盤點課程時,大家幾乎都不怎麼喜歡發表想法,直到現在老師可以對自己的狀況侃侃而談,並且共同對於期望的教學有一個目標,其中也包括提出在時間或執行上的壓力,來讓大家一起共同處理與解決,藉由不斷的對話與重整梳理,重新沉思與回應現況。一個人想做課程很難,但大家一起凝聚能量與力氣,就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豐源國小


「答案不再是『講出老師想聽的』,而是可以表達出自己思考過後的內容。」


呼應上列的初鹿實中,初鹿國小也再次表達了初鹿是一個多麼物產豐饒、族群多元的地方。藉著這些豐富的先天優勢,還有縣府補助建立未來教室的經費,剛好就是培育SDGs項目發展的種子。


學校本就有兩個系統的課程在運作:文化與產業。並且在經過一系列設計之後,決定把校本課程也加入討論,同時也配合PBL的教學方式——說著輕鬆,但其實是經過了幾年的經驗累積出來的成果。


隨後,入校陪伴老師進來協助。從一開始幫老師們建立共識並建立SDGs世界觀,到第二次慢慢輸入文化與產業課程做課程目標,一路甚至經歷了陪伴老師待產與生產的過程,但課程卻是一點一滴的逐漸展露樣貌,也藉此重新解構重構學校中的四大校訂指標,讓課程可以更順暢的運作。


主題選定「讓孩子成為一個綠色的消費者」。老師特別提到,可能是第一年實施的關係,自己也還在學習:「要如何接住教學節奏?」是一件需要慢慢磨練的事情。PBL的本意就是開放式,但又不能太發散,同時也要兼顧不可以過於聚焦,讓人沒有空間想像。一來一往的見招拆招過程中,除了發現自己的教學成長,也看見孩子在思考上逐漸走深走廣。多一些時間,不僅是讓孩子有更多時間了解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表達,同時也是沈澱自己並建立對話的自信。



竹湖國小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認同自己,最後為自己驕傲。」


竹湖國小的課程主題是民族文化。低、中、高年級以兩年為一個單位,系統性的建立整體的課程規劃。低年級一開始是藉由飲食、服飾等,來建構基本知識,了解認識自己家鄉的文化(理解尊重與保持好奇心);接著觀看與調查,以前的人在食、衣、住、行上,都是怎麼生活的,從中又可以吸收學習哪一些重要的文化價值(欣賞多元並自發性探索);最後在高年級時,收束在:「做什麼來延續這個『孩子自己也認同』的文化價值,已達到永續生態、在地創生的目的?」(環境永續與多元展能)。


在過程中,或許是因為校內有超過50%的孩子是隔代教養家庭,對於自我、家庭文化的聯繫關係不同,所以可以發現校內的孩子大部分都對自己沒有自信。所以希望透過這些課程的排列與設計後,可以逐步建立孩子對自己的認同感,有自信的為自己感到驕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謝謝在教育中努力,願意為我們下一代盡心盡力的您們,這條路也許艱辛、也許也有過懷疑,但永遠要記得我們有彼此。


「這次分享會希望提供教師們更多交流的機會,不用一個人悶頭做,也可以看到投入這項事務的人其實不少,帶給大家更多勇氣及力量!」


很謝謝您們給瑩光力量,也希望瑩光帶給您力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