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瑩光入校_SDGs&PBL區域分享會小學組

「學校是讓孩子及老師能夠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夠完成理想的地方,哪怕理想很微小。只要願意,學校應該是個能夠讓孩子及老師安心探索自我並且勇敢挑戰的地方。」


2024瑩光入校_SDGs&PBL區域分享會小學組別邀請了11所學校在線上與大家分享,聊聊各自在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與行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湖國小


「設計思維的增能真的很重要,透過好的引導,才可以帶學生去真正要學習的方向上。」


新湖國小在SDGs項目的課程設計,主要是落實在圖資課程當中。透過「ORID焦點討論」喚醒覺察進而思考,在選擇項目2「零飢餓」的基礎上,發現學生對於此議題十分有感,並同時帶到項目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的議題作為延伸的綜合討論,不管是在書寫觀察、感受、詮釋,或是行動,都可以看到相當深層的描寫——這些最後展示的成果都要先回歸到老師本身的課程設計與上課方法,最直觀面對的問題就是:「要如何讓思考可視化?」孩子要如何讀懂文章?包含文字、圖表的關係,並將汲取到的內容再轉譯成自己的文字,最後甚至可以延伸到,如何再挖掘更多的相關資訊……都是本課程希望孩子可以帶走的能力。


不過,在全部規劃完畢之後,其實課程設計團隊是遇到非常多的現實阻礙。主任精鍊的說著:「其實穿著衣服改衣服,是最難的解決的問題。」不管是九年一貫轉成108課綱時的陣痛期;或是課程堂數有所刪減等等,都讓大家在整合課程時花費許多時間。為了在這方面補足老師們的需求,除了陪伴者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共備之外,也在研習課程中帶著老師們一起建構對於SDGs的新知,並且也把這些內容帶到領域課程中,做一個大總和的實施,邊做邊修,老師是跟著孩子一起成長的。 



中和國小


「課程設計應要著重在學生學習,而不僅只是課程安排。」


在設定課程主題的時候,老師們討論出來的共識,就是希望可以跟在地有所連結。其中最主要設計的是四年級的「產業調查員——責任消費與生產」與六年級的「白冷圳之歌-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前者課程是希望能連結家中務農孩子的經驗,同時更進一步了解產業與運作;後者則是藉由逐步了解,與在地農業息息相關的「白冷圳」這個水利設施,對於新社地方的影響。


在六年級課程中,將探究焦點著重放在更深入的探索。其中包括:發現「白冷圳」是永續水利設施,以閱讀來更深刻明白水圳對於地方的重要性,接著藉由觀察921大地震前後的修復情形,來探查所帶來的影響,最後收束在,修復對新社的所帶來的意義與價值:這件事將可以讓孩子們延伸思考,為什麼永續重要——不過,在實施時發現,在「讓孩子覺察現象」的部分其實就有些陷入困境,面對這一個問題,老師們的省思是,應該要透過每一次的課堂實施狀況,回頭檢視探究焦點是否符合現場狀況,來回逐漸確定課程主軸。



隆華國小


「為了啟動孩子探究思考,要面對的轉型是傳統課程與探索課程之間的磨合。」


隆華國小的主任以幽默的語氣,跟大家分享其實在SDGs的課程設計上,其實學校已經可以說是「老油條」了。老師簡要的細數了一下隆華的歷程, 包括107年開始逐步建立課程架構;直到108年發現學校原有的願景圖像與學生地圖等,都不符合現場實際狀況,需要重新拆解再建構;以及109年,一邊做一邊修改,發現卡關了,就回頭重新做脈絡性修正等等。歷經學校自己的二次重建,人文環境的改變,都是課程需要重整的要件之一。


走課程時,每一位老師其實都會不斷地挑戰與面臨挑戰:到底課程的脈絡是什麼?走走修修,在設計與實踐課程當中來來回回至今已經五年,許多老師也會疑惑,為何直至今日課程仍在不停的變動?在一次次的極度燃燒能量與腦力後,事實上是有許多老師選擇放棄或是離開的。


不管是自己人或是外面的老師,經常對於隆華課程的評價就是「太難了」。但主任表示,在時間的過程中,可以看見老師們是逐漸清明,並且在探索足跡中看到希望,走得越來越穩健……其中也非常感謝在這一路上,是有人陪伴的。瑩光的陪伴者,在一旁的角色並不是下指導棋,而是跟著走,並且提醒大家,方向沒錯,走就對了。



博愛國小


「從課程價值到學生價值——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提到準備設計課程時,鄰近台南火車站的博愛國小,便藉由地利之便,希望可以讓孩子們可以更有在地的連結。主要以五、六年級為課程實踐的主題。


五年級先建構火車站的基本知識與歷史,透過從古至今的變化沿革,逐漸進入到現在的火車站樣貌,從探索途中,銜接到下學期的「了解改變並學會發問」。觀察過去與現在的差異,列出各自優缺點之後,引導學生思考火車站改建的歷史與原因。例如,日治時期的木製建築材料其實相當不利於雨天,結構被破壞到蛀蟲的危害等……讓孩子們重新連結與思考現在車站的革新目的。


在本學期的課程執行上,也一併讓同學可以利用魚骨圖來做資料收集後的呈現。即便只是歷史的查找與抄寫,也可以看出每個孩子看見的視角並不一定相同,透過這樣的發想,孩子可以再繼續思考,自己想要設計什麼樣的火車站,在設計時需要考慮什麼。 讓自己成為工程師、建築師、同時也站在消費者、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從多個面向讓學生可以了解,除了吸收知識並學習如何運用之外,要如何成為一個再做決定時,能盡可能的全面考慮人的最佳利益,並做出判斷的人。



老梅國小


「跟小朋友討論會發現,讓他們整理過頭緒後用寫的,會比用說的更能描述想法。但不論方式,問對問題總是核心。」


老梅國小在設計課程之前給自己的期許就是,希望孩子們在經過這六年的學習之,可以感受到一些能量,同時可以奉獻自己的所學回饋故鄉……其實似乎是與SDGs相關連,且可以進行更深的設計。


課程設計的重點與大概念,老師們著重在社會與環境上面的連結。雖然地方每年都在舉辦國際風箏節,但其實老師們有發現,若沒有特別提出來與學生對話,孩子們是對於在地文化無感的。所以,讓孩子可以實地與跟當地居民互動就變得很重要。


引發動機與激發好奇新的部份,選擇透過輕鬆的網路影片作為敲門磚,開啟學生自己開始思考「體驗經濟的模式」是什麼?並且,石門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與之連結的呢?孩子都是在地長大的,此時引入對於在地物產的連結就很合適,透過「石門五寶」開始試想,透過課程來讓孩子模擬商品從製作到販售需要經過的歷程,想辦法處理面臨的問題。


在全部的課程告一段落之後,請大家反思,在體驗經濟中學到什麼是跟家鄉的連結?同時也讓他們了解,不只有這些在地物產,他們自己也是土地的主人。



丹路國小


「先是文化,再談永續,最後回扣到自主學習,提昇動機——有好奇才有探究。」


丹路國小的孩子大多來自排灣族,所以課程主軸也理所當然的訂調為排灣族文化,主要由「領導力實踐課」來進行課程。課程目標則是讓孩子了解文化後,自我理解並消化這份文化帶來的意義,以及實踐它、延續它的重要性。


過程當然無法全然順遂。今年在實踐上就有發現,在討論排灣族對於「價值觀」的不同時,似乎知識授課的比重就有些過多,若沒有思考或對話,孩子很容易會無法將內容內化成自己的養分,所以老師們開始轉換上課模式與方法來改良課程,將重心放回在這件事上的家庭核心價值與使命宣言,同時也讓他們可以回家與家人的對話,來加深自我的民族認同感。


老師分享,六年級已經到了這套課程的末端,則選用「傳承勇士智慧跟文化」作為主軸。先讓孩子自己定義什麼是勇士?什麼是文化?之後一一列出相符的文化技藝,並進行自主搜查或訪問。與曾經111年定下的「獵人文化」有所不同,老師們希望藉由主題的轉換來擴大對於文化意義的想像,同時也從111年的實務取向轉變為知識技能並重,藉此避免活動太多而失焦,在孩子能夠理解與探索的範圍內,連結永續價值,並找尋文化傳承的意義。



九份子國中小


老師們討論出的課程發展重點,主要分成三個部分:「永續家園、共備輔導、課程設計。」


在永續家園部分,希望從學校附近的文化發想,課程主要聚焦於學生自己與他人、環境的關係。國小階段重點在家庭互動和社區互動,中年級則關注台江的生態永續與SDGs,高年級則探討水資源、海洋,以及生態變化等問題,譬如「為何附近的環境會容易淹水?」,包括文化及環保議題。


一年級上學期課程聚焦於學生與環境的關聯,探討垃圾處理和小小改變的影響。下學期則轉向家庭關係,強調感恩,特別是對家人和學校的感謝。


二年級上學期的課程與台江生態有關,三年級則讓學生參與環境保護行動,例如了解濕地和文化特質,並探索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四年級下學期課程鎖定台江,通過時間線呈現永續發展和問題解決的歷程。五年級則關注附近環境議題,例如嘉南大圳和淹水問題,並進行歸納總結。


最終,六年級課程則涵蓋海洋議題和台灣糧食狀況,讓學生深入思考這些重要的永續發展問題。


這一系列課程設計,旨在從不同年級層次上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並參與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實現全人的教育目標。


目前課程還尚在發展中,讓我們期待未來九份子國中小的未來,並給予老師們更多鼓勵~



柳林國小


位於水上鄉的柳林國小詳細介紹了其在永續發展和課程設計方面的進展。這所學校自民國三十一年設立,已有了百年歷史,學校原本有許多柳樹,早期的校徽中包含柳樹的元素,然而,隨著時間變遷,如今這些柳樹已經不復存在。


老師們為了重新尋找定位,水上柳林國小決定將課程聚焦於永續發展,特別是結合SDGs的2、3、4目標,即消除饑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


在課程設計方面,學校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讓學生自主覺察問題,而不是僅僅由老師告知。老師們開始反思並調整課程設計,從單一講授轉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特別是在健康飲食和情緒管理方面,老師們希望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和體驗,來提升他們的覺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低年級的課程設計中,老師們發現孩子們普遍存在3C成癮和情緒不穩的問題。通過討論,設計了相關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並改善這些問題。健康飲食課程則從營養知識入手,逐步引導學生理解食物的來之不易和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情緒管理課程則著重讓學生認識情緒的不同種類以及如何應對。課程強調情緒與他人的關聯性,並教導學生通過閱讀、運動等方式來舒緩不良情緒。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發展出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柳林國小的課程發展在不斷的反思和調整中進行,雖然步調緩慢,但老師們希望這種方式能真正帶給孩子深刻的感受和持久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參與一系列的活動。



三興國小


民雄鄉的三興國小,除了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外,很特別的是學校融合了「農業」教學,貫徹「食農教育」的定位。希望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真正喜歡上學。


該校擁有豐富的農地資源,學生們在這裡可以與土地對話,親身體驗農耕的樂趣。老師也介紹了「Farm新學」的概念,這一理念強調回歸素養教育,並將永續發展融入課程中。


在士芬老師的陪伴下,食農教育的架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做了精心設計。在一年級,課程以三個小農夫的角色扮演為核心,讓學生從小就接觸農業知識。到了三年級,課程進一步延伸,學生開始更深入地了解農業的各個方面。四年級的課程則聚焦於碳足跡的計算,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五年級的學生則通過實踐「貨比三家」的活動,學會如何選擇質優價廉的農產品。最後,六年級的課程重點是實地踏查,讓學生親身參與農業活動,體驗從種植到收穫的整個過程。


在分享會上,其中學生甚至可以製作的農產品,如果醬,這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製作技藝,也讓他們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和成就感。


通過這些課程設計,三興國小不僅培養了學生對農業和環境的熱愛,也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了合作、分享和責任感,真正實現了素養教育與永續發展的結合。



富田國小


位於內埔鄉的富田國小以學校附近「新共融公園」來發想,發展出了以「通用設計」為重點的課程設計。


富田國小的高年級課程,上學期專注於理論學習和分享,下學期則進行實作。此次課程的主題是「公共空間的通用型設計」,旨在讓學生了解和設計符合所有人使用需求的公共空間。


在課程的第一階段,老師們引導學生覺察現象和理解現象:學生通過參觀內埔鄉的共融公園,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讓他們親身體驗不同公園設施的使用情況,並記錄自己的玩法和觀察結果。通過這些活動,學生逐漸意識到,不同設計對不同族群(如老年人、兒童和殘障人士)使用的影響。這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為什麼原本沒有損壞的公園要進行改造?」、「什麼樣的設計才是真正符合所有人需求的?」


其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多元需求及各族群的差別,老師們設計了一系列模擬活動,例如讓學生手上綁袋子或氣球,體會行動不便帶來的困難。這些活動使學生反思公共建設對不同使用者的影響,進一步理解通用設計的重要性。


在課程的最後階段,學生們分組調查學校的設施,討論並形成問題,試著分析學校哪些地方的設計不符合通用型設計的原則,並使用平板拍攝並記錄使用者的反饋。最終,擬定方案,撰寫改善報告書,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例如圖書館的門太重,不利於所有人的使用等等……


雖然課程進行中面臨一些挑戰,但通過實際操作和深入討論,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設計能力,也增強了對不同多元族群的認識、公共服務和社會責任的理解。



中正幼兒園


上週的分享會中,中正幼兒園的淑芬園長詳細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程與未來願景。他們位於幸安市場二樓,是一座鑲嵌在市中心公寓中的幼兒園。附近有華山等豐富文化資源。


中正幼兒園倡導專業創意、探索學習、健康快樂、關懷支持,並強調互助分享與合作共和。學校的未來方向包括關懷動植物和他人需求,希望通過老師設計課程架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探討。


去年才申請長期入校陪伴的中正幼兒園,是瑩光第一間也是目前唯一一件與幼兒園的合作,全校老師包括園長都積極參與共備,在一年時間裡們從「遇見對話、課程經驗、願景圖像、學習評量等等都走了一遍,並貫徹著「以終為始」的思考。預計到今年六月,將完成三年課程地圖,涵蓋閱讀、運動和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素養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園特別設計了「市場學」課程,透過自身位於市場樓上的優勢,讓孩子們走進市場,親自體驗採買的過程,並學習與市場老闆交流。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健康飲食的知識,還增進了與社區的互動。例如,一位挑食的孩子在課程中開始探索食材,與幼兒園廚房阿姨和市場老闆聊天,並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家中的實作中,展現了顯著的成長。


在教師方面,蕭園長強調,學校致力於建立一個信任合作的團隊環境。教師們通過課綱資料表達真實想法,逐漸建立信任,並讓觀察成為基本功。園長鼓勵新手教師聚焦幼兒學習,激發更多不同的教學可能性,讓資深教師則以邏輯整理和引導,確立課程方向。此外,里長的加入也為學校帶來了更多社區資源,實現社區共好的目標。


總體而言,中正幼兒園通過多元的課程設計和教師團隊的合作,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健康快樂、充滿關懷和支持的學習環境。未來,學校將繼續完善課程設計,希望能切實幫助到每一位幼兒園裡的孩子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謝謝在教育中努力,願意為我們下一代盡心盡力的您們,這條路也許艱辛、也許也有過懷疑,但永遠要記得我們有彼此。


「這次分享會希望提供教師們更多交流的機會,不用一個人悶頭做,也可以看到投入這項事務的人其實不少,帶給大家更多勇氣及力量!」


很謝謝您們給瑩光力量,也希望瑩光帶給您力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