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rame 80.png
Group 73.png
Frame 81.png

教師專業成長​

​老師不是只負責教,老師也有權利學習與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

瑩光深信老師的成長是改變教育現場的關鍵起點,我們期待教育場域成為能夠真正支持學生的場域。而想要真正的支持學生,不僅仰賴教師的教學技巧,更需要教師突破自己生命經驗中的障礙、理解與支持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成為更完整的人。因此,瑩光透過不同的工作坊、共備社群、讀書會等媒介,不僅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凝聚教育夥伴,共同為孩子們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培育好老師,能改變孩子的未來

教師培育-1.png

工作坊核心價值

陪伴導師.png

協作員引導小組

作坊安排教學經驗豐富的協作員一起討論課程,帶領小組展開思考並順利完成工作坊任務。

課程設計.png

著重實作與實踐

工作坊課程除概念說明外,也會透過大量的小組對話與共創,共同規劃、調整並產出課程設計,讓參加的教師能夠帶回教室中進行實踐。

有效親師溝通.png

專業對話平台

參與教師來自全台各地,透過工作坊將大家聚集,使得不同區域、學校的教師得以相識和互動,不僅促進區域間的交流也形成網絡,讓各地教師能在教育的路上找到夥伴。

教師培育.png

活動資訊

瑩光將會舉辦兩場工作坊,歡迎身為老師的你一同前來,創造課程吧!

SDGs融入教學乃至生活,進一步引導學生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帶入永續發展六項關鍵能力的培養。

SDGs&PBL
跨領域課程設計

台東共備工作坊,創造讓學生有感的課程設計 

共備工作坊

*錄取條件將考量學員分布與回校實踐成果

隨報名人數逐年攀升,為了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會將報名學員的報名動機、預計回校實踐方式納入是否錄取的關鍵考量,讓真的能實際產生行動、創造影響力並帶動周遭夥伴的教師們,能夠有機會優先錄取。

共備工作坊

自2015年起,以台東作為起點,瑩光每年寒暑假持續舉辦共備工作坊,為期2-3天,廣邀全台各領域教師參與。透過共備工作坊,我們期待促進各校教師交流,並透過跨領域合作,幫助教師綜觀學生學習歷程。「共備」模式鼓勵教師分享教學難題,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成長。自2025年開始,共備工作坊調整辦理模式,將由各縣市區域的教師發起,以區域形式向瑩光申請辦理,進而促使各區域的教師網絡連結更加緊密。

IMG_5946_edited.jpg

SDGs&PBL跨領域
課程設計工作坊

隨著近年教育趨勢的快速變革,SDGs永續議題除了是教育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重要起點,更是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SDGs&PBL工作坊帶領教師以現有課程為藍本,融入SDGs為核心,探討如何進行跨領域課程設計、永續關鍵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進一步將SDGs帶入課程乃至生活之中。

PBL
臺北市立萬華國中陳老師
以往在做課程設計時,大多都是活動導向-從單元有什麼素材、搭配什麼活動來維持學生參與動力,往往一路衝到不知道課程設計跟目標的關聯。這一次走概念導向,從一開始概念的發動、探究的焦點、要培養的關鍵能力、到課程目標的訂定、探究歷程、關鍵提問到表現任務,來回反覆檢核對照修正,覺得真的是太過癮了!

臺北市立萬華國中陳老師

教育研究.png

服務與創新同行,一起探索瑩光的信念與成果!

瑩光秉持著「敏捷(agile)」思維推動服務,強調掌握即時回饋與迅速「迭代」調整。我們透過定期的「影響力」評估,不僅檢視計畫成效與優化服務方向,也從陪伴經驗中淬鍊出支持教學的實用工具。期盼攜手更多夥伴,共同推動教育現場的實踐變革!

支持老師,
就是支持學生。

bottom of page